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成文于2016年10月19日
 
作为游客,受时间和exposure的限制,不太可能有关于国家上层建筑的太多体验。所以只能看一些表象。
 
电视:当时,刚好快到什叶派重要节日阿舒拉节,打开电视,有三分之一是军事政治类的,印象特别深的是各种两伊战争的纪录片、烈士追忆节目等。三分之一是宗教的。至少有一个台是专讲古兰经的。还有其他各种宗教节目。听不懂。剩下的才是其他节目。在高端酒店里,外电新闻能看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美国国家地理自然类纪录片和儿童台是有的。其他的基本就没了,全是本地电视还有一些可能是阿拉伯国家舶来的东西。文化封闭是显而易见的。
 
街头:到处都是军人头像。德黑兰的机场,登机前待客区有小展览,无数的军人照片,关于所属部队的信息,鲜花等。还有人的家门口、车上,都贴了军人照片。
 
问伊朗导游他们是什么人,说是烈士(martyr)。问是什么烈士,答是两伊战争的烈士。我说那是三十年前的烈士啊?“是的,伊朗人民极为爱戴他们,非常怀念他们。”
 
但是不管怎么样,以这样的热度和频率纪念三十年前的捐躯的烈士,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罕见的。
 
这给我的印象是:
 
第一,我深信有不小比例的纪念是民众自发的。说他们被宣传驱动也好,但是发自内心的。这个国家的人很重感情,很念旧的。为国捐躯的军人确实在被民众热切地追悼和纪念。
 
第二,这个国家活在痛苦历史记忆的阴影中,从街头,到电视,可以看出,伊朗人民没有从三十年前走出来。
 
和中国这个拥有灿烂古代历史文明及近代屈辱和痛苦历史的国家一样,伊朗这个国家是朝过去看,而不是朝前看的。通过过去,寻找民族凝聚力、骄傲、向前的动力。
(注:本文照片为作者原创)
 
文章原载于“tuzhuxi”微信公众号
话题:



0

推荐

任意

任意

67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知名评论人

文章